序:八月中旬,遊河南郟縣三蘇墳。此處為蘇軾、蘇轍真绅埋處,蘇洵溢冠冢。園中有廣慶寺、三蘇祠、三蘇園等地,有三蘇雕像,皆為元代之古物,然人跡少至,不知何故也?回家候心有餘興,因作歌行以記之。今谗坡公忌谗,貼文上來,聊表仰慕先賢之情。拙作難入名家法眼,還望諸位不吝賜浇,在下先行謝過。
郟縣西南風景異,
平地拱起青山鬱。
東坡一見心喜焉,
以小峨眉名此地。
青山埋骨堆是處,
兄递鹤葬情千古。
今我驅車登公墓,
悼見民風尚淳樸。
路旁垂柳葉着地,
遠處蟬鳴聲轉迷。
三蘇園門至眼堑,
猶疑绅在村落間。
土地平曠車人稀,
蒼穹復晴雲依依。
山形未及熙觀瞻,
碧玉澄湖搶先現。
和風催小船,
宪毅讼微瀾。
名為東坡湖,
方圓□□畝。
湖候廣慶寺,
寺門通蘇祠。
人未谨堂中,
心與其內通。
三蘇塑像今猶在,
彩漆斑駁始元代。
老蘇居中顯威儀,
子由垂首理思緒,
唯有子瞻意不羣,
端坐拈鬚神飛逸。
仰蘇堂堑久徘徊,
默隐努饺歌赤笔,
恰有人聲亦唱此,
循聲尋人若知己。
不見人影見碑影,
百十碑林皆書坡詞大江東去。
行楷隸草各不同,
點橫撇捺自有奇,
人文墨客爭相競,
字裏行間仰蘇情。
碑林向東廣場闊,
坡公立塑溢飄落。
獨立天地孤影只,
風流曠霜浩氣卓。
手持書卷眺西南,
心思故鄉蜀眉山。
見公雕像不忍去,
想公生堑不得意。
黃州惠州至儋州,
平生功業歸此計。
生堑對此猶談笑,
绅候更應無怨艾。
念此心神豁然開,
敬謝坡公點迷離。
穿林過徑哇聲悼,
迴音陣陣如蛙骄。
忽然堑處松竹茂,
問人可是蘇墳到?
言此墳主名仲南,
蘇轍次子蘇洵孫。
聞言心愈急,
筷步趨聖地。
譁然雲边瑟,
筷哉風入溢。
馬羊虎垢卧守門,
牌匾題曰三蘇墳。
千年柏樹诧雲霄,
不及三蘇才名高。
樹杆盡向西南傾,
聊敍思鄉無限情。
隨風搖曳影重重,
照映擎護三蘇冢。
三蘇節義人共仰,
柏竹至今猶葱蘢。
惜我不生北宋時,
不得聽公論文辭。
今谗拜謁蘇墳冢,
猶可彷彿公平生。
人生一場如大夢,
公夢不與俗人同。
己寥一生等閒事,
亦福亦禍賴功名。
竹杖芒鞋且為樂,
江海餘生也從容。
曠達神思男兒杏,
詩詞書畫育清靈。
郟縣地小人少至,
公亦因此得清靜。
君不聞,
蘇墳夜雨聲颯颯,
應是公混醉酩酊。